170亿!国内户外运动市场为何如此火爆?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天涯窝 发表于

标签: 户外运动

曾几何时,无论是马拉松、登山还是徒步远游,种种户外运动似乎离我们相当遥远,只是透过电视屏幕来看着别人参与,然后默默感叹还挺有意思的。但不知不觉中,户外运动在今天与我们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

单拿今年上半年的跑步赛事而言,国内累计组织各类跑步赛事302场,其中路跑赛事187场,越野跑赛事109场,铁人三项赛事4场,其他赛事2场。路跑和越野跑赛事蓬勃发展,参赛和完赛人次相比2014年上半年同期增长超过100%。这些数据对我们而言意味着更便捷地参与、更好的赛事环境以及更多的商业机会。

户外运动市场的不断发展最核心的落脚点在于每一个参与的个体。那么就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言,我们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关注户外运动并且尝试着参与其中呢?

向自然复归

对于近年来户外运动的火热,我们不得不关注国内整体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更趋向于健康化与自然化。当然消费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户外运动火热的原因,这也是体育产业甚至娱乐产业兴起的基础。

对户外运动所代表的自我超越上的需求而言,是只有人在满足生存、安全、社会以及尊重需求后才有能力与愿望去追求的,属于迈过温饱与小康阶段后的富裕阶段的诉求。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经济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升对我们更多地参与户外运动从而导致户外运动市场大热而言是基础性的条件。

当人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被水泥森林所包围,向往自然美好风光的愿景就会指引他们在闲暇期更多地选择亲近自然。说到这个,笔者不禁想到了一部名为《上帝也疯狂》的电影中,身为一个原始人的主人公因被困在现代监狱中而嫉妒不自在并拒绝进食的桥段。从动物本能而言,户外总是占据了生命场景中很大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越来越青睐户外运动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动物本能的回归,与在和平时期模仿战争状态的竞技体育一样,也是对人性层面需求的一种迎合。而一旦是这个层面的需求,那么这个行业注定了只要我们继续生活着那么它就不会消失。在笔者的理解中,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水平的不断改善,他们对现代性的脱离倾向将越发强烈,表现在体育产业中,就是对户外与竞技运动的关注度将不断提高。

另外,人们的闲暇时间总是有限的,许多在日常工作上压力较大的人士或许并不那么愿意在闲暇期继续进行对抗性较强的竞技运动而更愿意去户外进行没有对抗性的运动从而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名人效应

这样看来,越来越多的名人选择参与到户外甚至极限运动中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去年十月,57岁的谷歌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拒绝任何赞助,自理成本地身着特制的宇航服,用一个大号气球将自己绑起来,来到了13.5万英尺(约合4.1万米)的高空,一跃而下,一举打破三项世界纪录。他也因此在今年4月获得了劳伦斯极限运动奖。

而在国内,万科董事长王石喜欢登山也早已不是新闻。而通过登山,他收获了什么呢?在面对有关采访的时候,王石说道:“我个人体会到登山对我来讲两个含义,第一,面对不确定,你的好奇、你的不满足、你的探索,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第二,如何面对死亡,就是向死而生,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是恐惧的,我想怕死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如何面对死亡,态度不大一样,我们对生命好像是惧怕、是违背它,但是登山让你没法回避,你必须来考虑万一你回不去怎么办,你就得考虑你的家人、你的公司、你的朋友,假想这个的世界没有你的情况,事先你这样面对,你会很坦然想你身后的事。通过登山,你真正的你才面对死亡了,就是你突然发现你更珍惜你的一切,你更珍惜生命,你更觉得这个生命应该怎么过。”

除此之外,他的另一个观点也很有意思,当同样地被问到为何在如此忙的工作中要抽出大量时间进行危险度较高的登山运动时,他说因为他不喜欢做生意,不喜欢当生意人;他赚钱,是为了让他的生活更美好。当然这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想法,我想许多户外爱好者在这点上都有着很高的认同度。当然,据相关统计,王石为他的爱好所花费的钱已经超过了三千万,不过我想对于他而言,也乐得花这钱在自己最喜欢的运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