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僧行者 发表于
景区内外的二元割裂还造成了更多问题:人造景点频频出现,而真正的历史文化内涵缺失;违规经营、诱导购物、消费陷阱等乱象不断,当地人都心知肚明,这些消费项目并非真正的“当地特色”……
在专家看来,旅游开发应当宜居和宜游兼顾,全域旅游的核心正是居民和游客互生互利,让生产、生活、生态,以及当地人和外地人和谐共处,改善行者和居者的关系,在保障游客享受高品质的旅游服务的同时,兼顾改善旅游目的地的宜居环境。
3.从“以点带面”到“以面育点”,促进旅游要素在全域范围内流动
●案例:近日,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等32个县在京结成“旅游联盟”,面向全国共同开发游客市场、共享游客资源、规范经营,推动我国县域旅游景点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全域旅游转变。
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开启全域旅游的实践,尤其在乡村生态、民俗文化等方面颇受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122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2.3%。同时,城市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也在加大。
“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李金早提出,“拆除景点景区管理围墙,实现多规合一,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认为,要打通景区内外、行业内外、区域内外阻碍全域旅游要素流动的一切瓶颈,打破部门分割、行政分割等,促进旅游要素在全域范围内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释放全域旅游生产力。
对于产业发展来说,全域旅游战略对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道路交通、餐饮供给、信息通讯等带来全方位的考验,以景区为核心的“以点带面”发展模式正在转变为“以面育点”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