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波音之客机霸主是如何炼成的(下)(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发表于

标签:

    国际经济的走向、油价的起落、航空业的波动、政府政策的变化,以及环保和安全的标准提高,都会左右民用客机的发展航迹。技术并非万能,但没有技术创新作后盾,无论波音还是空客都不可能在市场长期立足,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就将竞争推到更高的层次。1990年代初在研制介于B767和B747之间的B777时,波音广泛征求了国际性航空公司的意见,明确市场定位和性能指标,同时大规模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及相应的管理系统,将研制和生产过程全面数字化、一体化。B777是第一种“无纸设计”的客机型号,不仅精简了成本,缩短了周期,还降低了出错可能。除了融合超临界机翼、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线传飞行控制系统等最新技术,B777还开始在机身和发动机上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以人机工程学设计客舱环境。这些创新让双发的B777满足了远程飞行的严格标准和客户的苛刻要求,进入系列化发展后成为波音的又一支柱。

    以1997年兼并老对手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为标志,波音加快多元化战略转型,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在客机业务上主要运用精益制造技术和移动生产线等先进理念完善流程、提高成效。不过在世纪之交时,波音的发展步伐放缓。羽翼渐丰的空客则发起全面挑战,甚至在2001年后连续多年订单数赶超波音。面对新世纪的市场风云和对手的步步紧逼,要想继续屹立潮头,创新必须戳到用户的“痛点”。当空客力推A380超大型客机抢占国际主干航线时,波音却认为多数乘客倾向以“点对点”方式直抵目的地,而不是集中到枢纽机场再转机,因此中型远程客机更有前途。据此,波音放弃超大机型计划,代之以B787“梦想客机”,以“开放和一流”为创新目标。利用军工优势,波音在B787主结构上采用了高达50%的复合材料以减轻重量,加上高效能发动机、最优化气动设计、先进飞行控制和机舱管理系统等,力图打造更经济更舒适更安全的新一代客机。

    由于市场和技术原因,A380和B787高调面世后并未如预期那样一飞冲天,两家的明争暗斗孰优孰劣还需时间检验。纵观波音百年来的起起伏伏,不难看出创新之力贯穿始终。创新并非闭门造车,也非一蹴而就,要对市场变化反应敏锐,同时紧扣科技发展的脉搏,逐步从技术、经验和资金的积累中取得突破。在波音的发展历程中,技术创新首先带来的是设计上的创新,接着是制造工艺和管理机制上的创新,使得大飞机这样的产品也很有弹性,增强了适应性和生命力。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才能准确预测市场趋势,不仅可以先人一步抓到转型时的商机,甚至可以利用新技术主动创造新的增长点,这对于后来者更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