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丨向蓝出行——睿意德发布购物中心低碳出行指南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天涯窝 发表于

标签: 购物中心

控制碳排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在各国政府和公益机构的努力下,低碳生活、低碳出行也已被贴上时尚标签,成为先进生活理念的代表。购物中心作为城市时尚生活方式中心,借势普及低碳出行理念既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承担,又是强化自身时尚标签的一个机会。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此次联合GOblue向蓝项目,共同倡导商业地产领域的低碳出行。本报告选取了北京市122家购物中心作为研究样本,并参考了挪威、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多个低碳购物中心案例,尝试为国内购物中心的向蓝发展提供灵感。

因“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而被大家熟知的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 2015年发起了GOblue向蓝项目,旨在推广低排放的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让我们的城市天空回归蔚蓝。除拍摄GOblue向蓝公益宣传片外,WildAid也组织过“向蓝·骑行”、“向蓝·行走”、“向蓝·奔跑”等一系列线下活动,推广城市低碳生活的理念。

GOblue向蓝相信:我们或许无法在短期内根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身行为和影响周围人群来达到逐渐改善环境的目的。并希望人们能把这种改变当作一种进步和创新而非牺牲。我们有权享有蓝天,也有义务为之做出贡献!

RET睿意德作为中国商业地产界的公益先锋,多年致力于行业公益的创新实践和推动,曾发起或支持张家鹏商业地产公益学院、格桑与兰公益基金、乐铺公益基金等多个不同项目。此次联合WildAid共同发布《向蓝出行,新消费主张——购物中心低碳出行行动指南》,共同倡导商业地产领域的节能减排,致力于在行业内号召更多企业与个人,为守护蓝天贡献商业地产人的力量。

购物中心是中国普及

低碳出行理念的最佳入口

我国年度交通碳排已经超过4.1亿吨,

且在持续增长,低碳出行势在必行

城市碳排与交通领域密切相关,以非公共交通碳排为主,且处在快速增长中。1辆私家车的人均碳排相当于25辆公交车,或8列地铁的人均碳排。2016年我国乘用车实际碳排放量已超过41000万吨, 按照每棵树全生命周期吸收1 吨CO2计算,相当于需要多种植4.1亿棵树。据世界能源组织预测,至2030年,全球城市交通碳排放将以1.7%的速率持续递增, 其中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增速更高, 分别达到3.4%和2.2%。

低碳出行:在出行中选择低碳型路线,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优先选择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零排方式出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降低人均碳排。

购物中心具备落实低碳出行的天然优势

1. 购物中心自身减排空间大,年关联出行碳排需1095万棵树吸收

购物中心全年关联出行类碳排预计高达1095万吨,有较大的减排空间。一方面,购物出行是居民工作出行外的第二大出行类型,频率高、规模大。同时,服务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购物中心覆盖人群数量大、范围广,涉及消费者、商户及员工多方群体,进一步加大了购物中心碳排放量。另一方面,购物中心多处于城市或区域中心,人流车流密集,属于拥堵高发区,而拥堵正是碳排的另一大加速器,可使每辆车每年多增加10%-15%的碳排放。

购物中心倡导低碳出行的核心在于通过合理规划及日常运营,鼓励消费者、商户及员工乘坐地铁、公交、混合动力汽车等低碳排交通工具,或通过步行、骑行、电动汽车等零碳排方式前往购物中心;并引导其养成低碳出行习惯。

2. 购物出行属于柔性出行,是普及低碳出行理念的最佳入口

购物出行属于柔性出行方式,消费者受出行线路和时间的限制相对更少。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更加灵活,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消费者在制定出行决策时,会考虑到舒适度、费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交通工具的可获得性和停放便利性、出行习惯、生活态度等因素。购物中心可以从这些维度入手,通过恰当的引导干预消费者的出行理念。北京华联购物中心BHG Mall发动旗下24个项目,于2017年4月联合共享单车ofo共同举办了“灵感骑士bike to shop”活动。活动为骑行爱好者免费提供共享单车骑行机会、定制T恤、沿途补给的饮料及加油助兴的小旗帜、环保购物袋等,确保参与者在骑行过程中拥有舒适、便利、愉快的体验;宣扬“bike to shop”、“每一次环保的力量就是我们的骑士精神”等理念,鼓励消费者骑行前往购物中心,引导消费者形成低碳出行的出行习惯及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的生活态度。

3. 购物中心公共交通资源发达,利于低碳出行理念向行为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