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天涯窝 发表于
体育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旅游局
关于印发《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育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委)、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和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旅游局(委):
现将《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推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体育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旅游局
2016年10月21日
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是健身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自然山地环境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主要包括登山、徒步、露营、骑行、自然岩壁攀登、定向与导航等项目。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群众体育消费方式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体育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建设健康中国、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的重要内容,对释放消费潜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普及和推广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加快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实施时限为“十三五”时期。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伴随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也持续高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取得了快速增长:全国户外运动爱好者已达1.3亿,户外用品市场规模已达180亿元,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均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制约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薄弱环节依然突出: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体系不健全,中低端消费动力不足与高端消费外流并存,产业协作日趋紧密与多部门协同缺位并存、管理体制不完善与运行机制不顺畅等矛盾并存。
当前,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必将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伴随“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智慧旅游、大数据等理念与工具的广泛应用,公众的个性化、层次化、体验化需求趋于旺盛,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产品供给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参与群体将从年轻化向不同年龄、阶层、职业的消费人群拓展,产业范围将从封闭化向开放化、融合化扩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山地户外运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发展思路、挖掘产业潜力为抓手,,推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扩大体育消费需求、实现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稳定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改革引领,创新发展。强化改革对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最大限度释放市场潜力。破除行业壁垒、清除制度障碍,形成有利于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创新服务方式和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模式。
完善市场,激发活力。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监管。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提供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
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立足发展现状,整合空间资源,充分发挥我国地大物博、山地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区域特色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推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安全,优化环境。加大安全保障投入,深化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安全主体责任制、监管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强化生态保护意识,遵循严格的环保标准,强化对饮用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防治环境污染,促进国民综合素质提升。
(三)发展目标
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山地户外运动产业体系,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它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到2020年,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到2020年,涌现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推出一批品质优良的户外运动产品,培育一批具备执业资格的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大量具备执业资格的山地户外运动指导员,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
产业基础明显改善。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形成不同层次、多元化的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体系。参与山地户外运动人口不断增长,居民山地户外运动消费额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明显提高。
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切实破除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信息交互服务平台逐步形成,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体系健康有序。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场地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布局,建立“点、线、面”立体、多元的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体系。适当增加山地户外运动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和统筹城乡绿道网络,打造国家步道系统和自行车路网。建设一批户外营地、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等户外运动场地及相关服务设施,推进星级标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