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户外用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天涯窝 发表于

标签: 户外用品

   
   中国户外产业处于“扩容式”高成长阶段,零售额成指数型增长。1960s-1980s美国户外产业的蓬勃发展三大推动力:1)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提倡;2)现代工业化后,居民对环保、健康生活的诉求;3)户外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进步。自然资源丰富为中国户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政府政策的支持、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中国户外发展的两大契机。目前,中国户外产业处于“扩容式”高成长阶段。2011年我国户外用品零售总额已达107.6亿元,较2010年全年增长约50.91%。至2000年以来,国内户外用品零售额成指数型增长。


  差距尤在,具备成为下一个欧美市场的潜在优势
   
   虽然近年来增长迅猛,但中国户外用品的市场容量与欧美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换个角度看,目前美国各种主题、不同星级的露营地超过两万块,而中国的露营地数量还只是两位数。然而,无论是外在条件的支持还是内在需求的推动,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已具备了成为下一个欧美市场的潜在优势。
   
  首先,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是中国户外运动发展绝佳的先天基础。
    
   其次,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进入较高的消费层次,特别是以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标志的中高收入群体正在形成和扩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高学历人群占比的提升,户外运动群体的规模将持续扩大。
   
  第三,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扩大了城市人的行动半径;国家推行的黄金周及白领阶层的年假制度,为出游提供了时间可能。这些因素也构成了户外运动兴起的助推器。
   
   第四,在城镇化程度提高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狭小、城市污染的加剧、工作压力等因素都促使人们渴望走到户外放松减压,从而带动户外用品市场的发展。
 
  “泛户外”化发展趋势明显,国内户外产业逐步成为大众需求市场
   
   户外用品设计的初衷是专为户外运动提供全方位的保护,所以在一开始缺乏大众基础,受众面的狭小使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前景受到很大限制。纵观欧美户外运动的发展路径,户外运动的大众化,是其发展的动力和催化剂。户外参与群众数量的不断扩容,是户外产业获得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普及,城市工作压力的增大,现代都市一族们越来越渴望和自然接触,“泛户外”运动的兴起正好满足了这一类人群的消费需求,重新唤起都市人们的健康、自由和自信的生活态度。
   
   泛户外,有别于专业户外的高难度高风险,更偏向于健康休闲娱乐的户外运动,例如短程徒步、登山攀岩、垂钓、自驾游、采摘、烧烤、野外露营等。“泛户外”已成为国内户外产业发展的主流,宽泛的定位也能带来更广泛的消费群体,目前国内户外产业已由专业化市场逐步转变为大众需求市场。
  户外品牌数量不断增加,行业集中度开始提高
   
   相比于欧美成熟户外市场的品牌数量较为稳定、差异化,目前中国的户外市场还没有出现占绝对垄断地位和市场份额的户外品牌,品牌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加,中国的户外市场即将进入或者刚进入竞争最激烈的时期。
   
   目前国内户外品牌数量增长较快。2011年国内市场共有户外品牌717个,较2010年的554个增长29.42%, 其中国内品牌为383个,较2010年的229个增长了67.25%,国外品牌为334个,较2010年的325增长了2.77%。
 
   结合出货额在1000万-3000万的品牌数量变化情况分析,目前国内小品牌增速较快,部分品牌有十多年的加工外单和做OEM的技术优势及经验积累,渠道数量不到百家,产品品类较为单一。
 
   目前中国的户外市场还没有出现占绝对垄断地位和市场份额的户外品牌,品牌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加,销售前十位的品牌集中度在不断提高。未来随着优势品牌运营管理能力增强、渠道下沉加快,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优势品牌将占据更高市场份额。
 
   户外运动产品在未来几年还是增量市场,中低端产品以水平扩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