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天涯窝 发表于
然后引出这个主题,就是新出行时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咱们先看一下国外,先说荷兰,荷兰是一个自行车大国。其实荷兰在自行车这么普及之前,1950 年—1960 年这个阶段,他们的汽车销售量也有一个突破性的增长。但是在那之后,由于两个原因,一个是交通死亡率急剧上升,还有就是 1973 年中东石油危机是一个引爆点,迫使政府大力发展自行车、发展个人的交通工具,投了很多钱,导致现在荷兰成为世界第一的自行车大国,他们自行车的保有量是人均 1.11 辆,也就是说自行车比人还多。
说一下日本。我刚从日本回来,感受破深。虽然大家知道日本的轨道交通特别发达,但是日本人用自行车也特别多,用于短途的交通出行。有一点让我感触特别深,就是在他们大的公交场站或者是地铁站,都有那种设施,你投几个币就可以把自行车放到那儿,也不用锁,你按一下按纽,他就自动把自行车送到下面,你需要的时候再按一下,他再把你的车拿出来。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日本特别的完善。还有一点日本人和中国人不一样,就是咱们这里不管出去干什么,只要有车,哪怕是一公里的距离也会选择开车。但是日本人不会。
美国就不用说了,因为美国太大了,汽车不方便,肯定要开车。
说到中国,我住在北京,觉得北京去哪都特别远,所以骑自行车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很累的选择,所以电动车在我们这里发展得特别好。
我们拿了几个交通工具来测试,发现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并不是说离家远就一定要开车,离家近就要用滑板。
我总结的是这个世界上不缺一个好看的自行车,缺的是一个适合你的出行方式。如果你让 GeekCar 做一辆车,我们不会做,因为车作为一个交通工具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一个大的汽车公司在交通工具方面也在做很多创新,他们想造出一辆电动车去卖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出行方式这个角度去切入,看看有没有一些创新的东西。
还有一点我特别想说,我们也在创业,但是每个人都有固定的思维,无论你是设计师,还是硬件工程师、采购员、市场人员,每个人的思维都是固定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也是我们想看到的那个世界,但到底是不是别人想看到的世界,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大家思考的。谢谢。
本文为管立鹏在 25 日的 πshow 产品展上的演讲实录,由设计癖编辑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