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风头上的“共享自行车”:一场看不到盈利的“豪赌”?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天涯窝户外 发表于

标签:

又一个“共享经济”的概念火了,只不过这次的对象从小汽车换成了“共享自行车”。

事件的起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个领域有两家企业最近都获得了大笔的融资。一个是上个月 19 号融资了数千万美元的“摩拜单车”,一个是前几天也获得了数千万美元融资的“ofo 共享单车”。

新一轮烧钱大战似乎已经不可避免,甚至还有人喊出了“这是下一个滴滴”、“滴滴一定不会放过自行车这个机会”这样的口号。今天,我们就来对“共享单车”进行一次深入的剖析。

“共享自行车” vs “公共自行车”?

bike6

图片来自 摩拜单车

虽然名字里面都有自行车,这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这就要从“摩拜单车(下文简称摩拜)”和“ofo 共享单车(下文简称 0fo)”的实际模式说起了。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共通点:

相比之下,“公共自行车”走的则是另外一条“路”——各处的站点负责上锁和计费,而单车无非是普通自行车加个锁头。

因为不设站点,“摩拜”和“ofo”采用了一套完全不同于“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模式:不集中调配单车,而是根据分布和使用情况不断增加自行车的数量。

bike3

图片来自 微博

这也让用户的使用过程多了一个环节:找车。运气好的话,它就在你楼下,运气不好,你也许还要走上几分钟才能在路边的一堆草丛里把车扶起来。

最终的目的方面也有所区别:“公共自行车”除了方便民众出行外,同时可以减轻城市局部交通压力的作用;而“共享自行车”则显得更为“纠结”,虽然一直有投融资的消息,但套用“摩拜”CEO 王晓峰自己在采访中说过的一段话:

所以你说我们这个叫公益项目吗?不是。是完全盈利项目吗?也不是。它介于两者之间。

相比之下,“ofo”的目的则更偏向盈利,甚至有友媒在采访之后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单车购买和维护的成本),得出了“ofo 每辆单车能够在投放两个月之后收回成本”的结论。

很明显,虽然同属“共享自行车”,“摩拜”与“ofo”还是存在相当大的不同。要想仔细对比“公共自行车”与“共享自行车”,必须先理清这两个“共享自行车”之间的关系。

“摩拜”、“ofo”,有啥不同?

bike8

图片来自 自行车之家

首先是“ofo”,它走的路线跟普通的公共自行车比较接近,采用常见 200 元左右成本的普通自行车。而且它们还统一被刷上“黄漆”,这也让“ofo”的单车多了一个绰号:小黄车。

“ofo”发展最早期还采用过另外一种模式——“用户捐单车,就能获得 ofo 所有车辆的永久使用权”。而“ofo”则会把回收而来的单车重新上漆,挂上号码牌和密码锁之后再重新对外出租。

但从实际运营的情况来看,“小黄车”并没有变成涵盖各种不同车型的“杂牌军”,实际运营车辆都是同一型号,依旧为统一购置。

总体来看,“ofo”可以概括为——在传统“公共自行车”进行了互联网化升级。这样做的优点也很明显:“ofo”的车辆造价上升幅度小。

bike5

图片来自 摩拜单车